歐洲主要港口擁堵加劇,全球貿易鏈再受衝擊

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歐洲主要港口擁堵情況不斷加劇,主港再受正對全球供應鏈產生連鎖反應,口擁可能在未來數週波及亞洲和美國市場,堵加並推高全球海運價格。劇全
根據倫敦海事諮詢機構Drewry發佈的球貿metatr4騙局報告,自3月下旬至5月中旬,易鏈德國不來梅港船隻等待泊位時間飆升77%,衝擊安特衛普港延誤時間增加37%,歐洲漢堡港則上升49%。主港再受鹿特丹港和英國的口擁費利克斯託港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排隊情況,進一步加劇了歐洲最繁忙港口的堵加運輸壓力。
港口擁堵背後除了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劇全還受到勞動力短缺及萊茵河水位偏低的球貿影響,嚴重干擾了駁船連接內陸地區的易鏈國家正規的外匯平台能力。與此同時,美國洛杉磯和紐約港也出現集裝箱船等待靠泊時間拉長的現象,顯示運輸瓶頸已擴展至跨洋航線。
雖然部分港口已有緩解跡象,但預計整體恢復仍需數週時間。而影響海運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當前籠罩全球的政策不確定性。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再次威脅將從6月1日起對歐盟加徵50%關稅,可能對跨大西洋貿易造成新一輪擾動。
儘管美歐之間兩週前剛剛達成關稅“暫時休戰”協議,但航運企業並未觀察到跨太平洋航運量的明顯反彈。頻繁的政策變化使出口商和進口商難以穩定安排訂單,需求波動性加劇,也令航運公司面臨調度混亂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
彭博經濟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美國如期徵收額外關稅,歐盟對美出口的對等關稅商品銷量將驟降至接近零,整體對美出口可能減少超過一半。受影響最爲嚴重的國家包括德國、比利時、愛爾蘭、意大利和荷蘭等歐洲出口大國。
在此背景下,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之一的MSC(地中海航運)宣佈,從6月起將上調從亞洲出口的貨運基本費率及旺季附加費。分析認爲,運輸價格在短期內可能繼續上行。
此外,紅海航線的不穩定也加劇了全球航運困境。自2023年底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展開襲擊以來,多數貨船改道繞行非洲南端,造成航程延長、成本上升。儘管部分船公司希望未來重返蘇伊士運河航線,但安全風險與港口接納能力仍是主要障礙。
港口運營方表示,若貿然恢復蘇伊士通道使用,短期內或導致多個主要港口陷入更嚴重的船舶擁堵狀態,因此會採取漸進方式恢復正常運輸路徑。
綜合來看,地緣政治緊張、政策不確定性和港口基礎設施瓶頸交織下,全球海運系統正承受新一輪衝擊,企業與物流鏈或需持續應對高成本、高不確定性的挑戰局面。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本文地址:https://www.chtscam.com/html/51d9999849.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係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