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旗下日日順IPO主動撤單背後:業績表現、股權關係和市場定位影響上市前景
10月29日,海爾和市海爾集團旗下的旗下供應鏈管理公司日日順宣佈撤回其在創業板的IPO申請,儘管公司早在2023年5月成功過會。日日此次撤單發生在提交註冊近一年半無果的順I市前情況下,引發市場對該公司財務狀況和業務獨立性的主動關注。
日日順的撤單場定外匯查詢app上市申請最早在2021年5月12日獲受理,但由於財務數據更新未及時完成,背後表現審覈進展滯緩。業績今年3月和9月,股權關係公司接連收到更新財務資料的位影要求,而9月的響上提交併未按時完成,最終導致公司選擇在10月29日撤回上市申請。海爾和市日日順的旗下外匯市場的特徵業績在2022年有所下滑,2020年至2022年分別實現營收140.36億、日日171.63億和168.47億,順I市前淨利潤分別爲4.31億、5.79億和5.75億。
除了財務狀況,日日順與海爾集團及阿里系客戶的密切業務關聯也成爲監管關注的重點。2020至2022年,來自關聯方海爾系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爲33.13%、30.60%和31.55%,而來自阿里系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爲15.80%、15.00%和15.80%。公司在報告中表示,這些交易均基於公平合理的合作基礎,但仍難免引發市場對其獨立運營能力的疑慮。此外,海爾集團控股的日日順還與兩家聯合保薦機構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存在股權關係,加深了外界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複雜性和獨立性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海爾智家於同日宣佈通過表決權委託協議將日日順併入合併報表,以深化物流一體化改革,提升運營效率。這一策略似乎表明,海爾集團對日日順獨立上市的需求有所緩解,可能將重點轉向在集團內部整合物流業務。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已有多達46家企業在成功過會後主動撤單,其中創業板最多,達41家。撤單原因通常包括業績未達標、市場定位調整或因重大輿情而撤回等。業內人士指出,隨着交易所提高上市標準,企業若無法滿足新的要求,選擇撤回不失爲合理決策。
此次日日順撤單反映了在市場和監管要求日益嚴格的背景下,企業IPO不僅需要過會,還需符合財務穩定性和獨立性等更高標準。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本文地址:https://www.chtscam.com/html/66d9599838.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係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