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M Global:一場披着“智能金融”外衣的高危遊戲

外匯交易商 2025-07-23 21:19:49 52588

在算法交易與數字貨幣熱潮中,智能金融一家名爲OAM Global的外衣危遊平臺以“全球資產配置專家”的姿態高調登場。
官網資料顯示,智能金融這家自稱成立於2017年的外衣危遊“綜合投資平臺”,左手打着“AI算法”“私募基金”的智能金融科技旗號,右手牽着“年化收益54%”的外衣危遊匯率換算器暴利誘惑,甚至拉上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爲其站臺。智能金融


然而,外衣危遊細究其背景——從母公司Opix Technology(辰德外匯)的智能金融“資金盤”前科,到合作方的外衣危遊“仙股”身份,再到官網刻意隱去監管信息、智能金融團隊蹤跡和資金流向,外衣危遊種種矛盾如同一張精心編織的智能金融網:表面是“智能金融革新者”的華麗敘事,內裏卻處處指向一場危險的外衣危遊資本遊戲。

OAM Global:一場披着“智能金融”外衣的高危遊戲


當“高科技”與“高收益”成爲障眼法,智能金融當“上市公司合作”淪爲信用包裝的51外匯工具,OAM Global的光環之下,究竟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祕密?

一、監管迷霧:僞造“合規人設”的經典套路

“香港證監會牌照”的文字陷阱

OAM Global在官網醒目位置宣稱“提供安全、完全受監管的平臺,遵守香港證監會牌照”,這一表述存在雙重欺詐性:

OAM Global在官網醒目位置宣稱“提供安全、完全受監管的平臺,遵守香港證監會牌照”
  • 偷換主體:經查詢,香港證監會(SFC)的持牌機構名單中並無OAM Global或其運營實體OAM Global Ltd,唯一與SFC相關的只有其“合作伙伴”Koala Securities Limited(香港上市編號:8226)。平臺刻意模糊“自身持牌”與“合作方持牌”的界限,讓投資者誤以爲其業務受SFC監管。
香港證監會(SFC)的持牌機構名單中並無OAM Global或其運營實體OAM Global Ltd唯一與SFC相關的只有其“合作伙伴”Koala Securities Limited(香港上市編號:8226)OAM Global的“合作伙伴”Koala Securities Limited
  • 牌照權限錯位:Koala Securities Limited雖持有SFC牌照(中央編號:BGU244),但其牌照類型爲證券交易(第1類),僅允許從事股票、債券等證券經紀業務,無權爲外匯、數字貨幣或基金產品提供監管背書。OAM Global將自身業務與持牌機構的有限權限捆綁,屬於典型的“監管套用”。

“合規聯盟”的虛假構建

OAM Global試圖通過多重“合規角色”編織可信度網絡,但每個環節均存在致命漏洞:

  • Grand Koala SPC基金:自稱由Koala Securities擔任投資顧問,但該基金未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註冊公示,且未納入SFC認可的基金名單。
  • 中信證券基金服務:僅提供後臺運營支持(如估值、報告),與OAM Global的前臺業務合規性無關,更不承擔資金安全責任。
  • Denton律所“法律指導”:律所的角色僅限於合同審查等基礎服務,絕非對平臺合法性的認證。
“合規聯盟”的虛假構建

監管真空的實質後果

由於OAM Global自身無任何金融牌照,其資金池完全遊離於監管體系之外:

  • 投資者資金零保護:無法適用SFC的投資者賠償基金(最高50萬港元保障);
  • 投訴無門:一旦發生糾紛,投資者無法向SFC或任何監管機構申訴;
  • 資金流向成謎:未披露銀行託管賬戶信息,資金可能直接進入離岸空殼公司。

二、關聯騙局:從“母體”到“盟友”的全鏈條風險

Opix Technology的“資金盤基因”

OAM Global自稱是Opix Technology(辰德外匯)的部門,而後者已被多次曝光爲“資金盤”騙局。兩者的業務模式高度同質化:

  • 話術複製:均主打“算法交易”“託管跟單”“低風險高收益”;
  • 運營隱匿:未公佈實際辦公地址、核心團隊及審計報告;
  • 用戶斷鏈:Opix Technology曾多次被曝出金延遲、賬戶凍結問題,OAM Global極可能繼承其風險路徑。
OAM Global自稱是Opix Technology(辰德外匯)的部門

上市公司“仙股聯盟”的資本遊戲

OAM Global的合作方均呈現“三低特徵”——低股價(<1港元)、低市值、離岸註冊(開曼羣島),構成典型的“殼公司矩陣”:

  • 智慧城市發展控股(HKEX: 8268):原爲建築公司,無任何金融業務經驗,卻突然宣佈與OAM Global合作開發“AI計算實驗室”。其公告內容空洞,無具體技術路線或資金投入計劃,疑似配合股價炒作。
原爲建築公司,無任何金融業務經驗,卻突然宣佈與OAM Global合作開發“AI計算實驗室”
  • Koala Securities(HKEX: 8226):雖持有SFC牌照,但作爲低價股公司,其股價長期低於0.1港元,市值不足1億港元,存在“殼資源”嫌疑。更關鍵的是,其官網未發佈任何與OAM Global的合作公告,雙方關係真實性存疑。
其股價長期低於0.1港元,市值不足1億港元,存在“殼資源”嫌疑
  • Grand Koala SPC:由OAM Global實際控制卻未披露註冊信息,與Koala Securities的“合作”實爲左右手互倒,目的是虛構業務閉環。

人物身份的“影子化”

  • 黃家俊身份謎團:OAM Global宣稱Koala Securities CEO黃家俊出席其論壇,但公開資料顯示,Koala Securities董事會名單中並無此人,疑似僞造高管背書。
OAM Global宣稱Koala Securities CEO黃家俊出席其論壇Koala Securities董事會名單中並無此人,疑似僞造高管背書Koala Securities董事會名單中並無此人,疑似僞造高管背書
  • 團隊信息真空:官網僅提及兩名員工(Raymond Wong和Derrick),且無領英等職業背景驗證,團隊真實性存疑。

三、資金盤內核:龐氏結構的六大鐵證

收益邏輯的數學悖論

官網承諾年化收益20%-54%,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約10%,巴菲特年化收益約20%。OAM Global的“超額收益”若真實存在,足以顛覆全球資管行業規則,但其未公佈任何底層資產、交易記錄或第三方審計報告。

官網承諾年化收益20%-54%

用戶增長的傳銷化特徵

  • 社區裂變:宣稱“2年吸引2萬社區成員”,但官網月訪問量不足100次,用戶評價爲零,符合“拉人頭返佣”的傳銷模型;
官網月訪問量不足100次
  • 層級激勵:雖未公開具體制度,但“社區跟單”模式通常伴隨下線提成設計。

資金池的不可驗證性

  • AUM數據造假:2023年5000萬美元、2024年2.1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若屬實,應產生數百萬美元管理費收入,但平臺未展示財務報表,且合作方均爲低價股公司,無資金託管能力;
OAM Global宣稱2023年5000萬美元、2024年2.1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
  • 信託基金騙局:所謂“Grand Koala SPC信託基金”未公佈認購協議、淨值報告或贖回機制,實爲資金歸集工具。

技術包裝的皇帝新衣

  • 算法黑箱:未公開AI交易策略的歷史回測數據、實盤表現或風控邏輯,僅用“大數據”“機器學習”等術語粉飾;
  • 虛假里程碑:從2017年“服務金融機構”到2022年“開放零售業務”,無一真實客戶案例或合作伙伴佐證。

四、風險總覽:OAM Global的關鍵風險點

  1. 監管欺詐:冒用SFC牌照名義,實質爲無牌經營;
  2. 資金失控:無第三方託管,資金可能流向離岸空殼;
  3. 關聯風險:母公司與合作方均涉資金盤或殼公司操作;
  4. 收益騙局:龐氏結構支撐的高收益承諾必然崩盤;
  5. 信息造假:團隊、合作伙伴、監管資質全面虛構;
  6. 技術謊言:算法交易無實質,依賴營銷話術掩蓋空洞。

結語:當“合規”成爲最大的騙局

OAM Global的劇本並不新鮮——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殼資源”鍍金、盜用持牌機構名義僞造合規性、用AI等熱詞包裝資金盤本質。但其特殊之處在於,將監管套利玩到了極致:一邊用SFC的權威背書迷惑投資者,另一邊通過離岸架構徹底規避監管。
對於投資者而言,只需追問一個核心問題:如果OAM Global真如其所言“安全合規”,爲何不敢公佈牌照編號、辦公地址或審計報告?答案顯而易見: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合規cosplay”,而幕後的操盤手早已爲金蟬脫殼鋪好後路。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本文地址:https://www.chtscam.com/html/64b0199934.html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係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全站熱門

多家銀行被罰!中信銀行涉56項違規,罰款超2.24億元

黃金基金交易員關閉業務

【早盤】態度轉鴿 降息更近

什麼纔是投資中真正可持續的東西?

韓國民衆呼籲政府對福島核污水採取行動

美國9月工廠訂單降幅收窄,製造業收縮放緩顯現復甦跡象

【早盤】數據之前 窄幅震盪

白銀價格漲勢迅猛,供應短缺加劇,預測年底或突破40美元關口

友情連結

客服(telegram):@fxscamcom